Wednesday, March 09, 2005

包装虽无贬义,也绝无褒义

笔者是我老母的中学、高中同学。文中“C”便是我老母。这里做一项更正:老母并不是嫌麻烦,只是维生素M不足罢了。养我确实不容易...

沈帼英-生活电影

早报副刊 - 3月9日

● 沈帼英
  每回上网进入MSN聊天室,有如翻开当天报纸的电影广告。线上的朋友都会把自己的心情、环境、生活感触,总结成一句标语作为当天的代号,像是《等待一封信》、《维也纳之梦》。你说像不像电影名字或是相关的宣传文字? 
  一上线,总会看看今天上演什么片,哪些戏名、宣传标语吸引人,才决定要到哪家戏院看戏。热气逼人时,可以和主演《刚下了一场五分钟的雪》的X,聊聊北国的天气,幻想组屋窗外也开始飘起雪。深夜的感性时刻,就听《寂寞的季节》女主角,倾诉她的感情故事,自己扮演小燕姐姐的角色。哈,原来“人生就是戏”,是MSN的广告歌。
  只是短短一行字,就可以大致窥探朋友们此时的生活状态,不管他身在什么国度,过着哪个季节。A朋友人在美国,却打出德国小镇的名字,看来还念念不忘欧洲的生活。B朋友刚辞去工作,心情复杂,既享受自由却也倍感压力。相信风水命理的C,嫌在现实生活中改名字太麻烦,于是在虚拟世界里给自己取了一个有很多“木”的名字,缓和本名中“水”分泛滥的命运。
  什么个性的导演,拍出什么类型的电影。有的朋友专拍80年代双林双秦式的文艺爱情片,含蓄浪漫还要带点哀愁,最常用大自然的白云细雨小鸟大树,暗示心情。有的很好莱坞,剧名要越简短有力越好,比如《关键时刻》、《毁灭爱情》。有的是暴露狂,喜欢拍限制级电影,用文字赤裸裸地呈现自己,让你一踏入戏院就能马上进入正题,省去前戏。拍喜剧的人好像很少,大家都不拿自己的生活开玩笑。
  生活在消费资讯膨胀的时代,我们每天被无数的宣传文字轰炸,也早习惯用宣传文字来表达自己,甚至是包装自己的生活。包装没有贬义,有时只有在经过包装后,你才会发现自己的生活,其实没有想像中的无色无味。